(2)怎样“识材”?
①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。
家长要了解相关的生理学、心理学、教育学的知识与理论,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。只有遵循这样的客观规律,才既不贻误培养孩子的有利时机,又不至于揠苗助长。
【案例5】
在小华10个月的时候,妈妈就开始训练孩子走路了。孩子磕磕绊绊的,一直到14个月,孩子才不摔跤,大家都说她妈妈训练得太早了。妈妈接受教训,一直到孩子3岁才开始训练孩子说话。
【案例分析】
10个月训练孩子走路,为时尚早,孩子生理上还没有成熟,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。到3岁才开始训练孩子说话,为时已晚,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。家长只有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,因势利导,孩子才能顺利成长。
②在活动中了解孩子。
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,通过活动了解孩子的性格。如,有的孩子胆大包天,恣意妄为,也有的生性胆小,行为拘谨;有的孩子活泼好动,喜欢热闹,也有的举止文静,愿意独处;有的孩子精力旺盛,兴趣广泛,也有的羸弱多病,兴趣不广;家长只要留心是不难发现孩子的性格优劣和行为缺陷的,然后就根据孩子的性格,有针对性地施教。
【案例6】
羞涩的小力
小力从小就很羞涩,很文静,不太爱说话。因此也不喜欢和很多人一起玩,而是喜欢一个人看书、思考、幻想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妈妈发现儿子作文写得很好,构思奇特,语言生动,突然茅塞顿开:写作不正是适合儿子的特长吗?于是,妈妈经常买来各种文学作品让儿子阅读,鼓励儿子写作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,可以尝试多种文体形式,如,散文、诗歌、幻想小说等,更是鼓励儿子勇敢投稿。结果,孩子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报纸、杂志上,在当地成为小有名气的小作家。